编者按 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,化学与化工学院以“三全育人”为指引,融合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,聚焦化学创新人才培养,推出“智汇・青芒说”青年博士学术讲座。活动由青年博士教师主讲,围绕学科分支、前沿动态等,帮助学生深化认知、锚定方向,营造深耕学术、服务国家的育人氛围。
4月4日,化学与化工学院在章丘校区一号教学楼A405成功举办第二期“智汇・青芒说”青年博士学术讲座。学院青年博士刘明昊以《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前沿》为题做学术报告,学生代表到场聆听。

讲座开场,刘明昊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。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高频词汇,排队做核酸的经历让大家对其有了直观认知,迅速抓住听众注意力。刘明昊首先详细阐释了核酸。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,含磷酸、核糖和含氮碱基,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长链,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,RNA的碱基则有差异,结构也往往是单链形式。随后,他引出核酸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。当下绝大多数核酸检测在实验室进行,qRT-PCR是金标准方法,这种方法灵敏度高、特异性强、应用广泛,但存在仪器昂贵、检测时间长和假阳性等问题。刘明昊还深入分享了最新的核酸检测新方法。从特殊材料、反应过程和反应温度三方面介绍了RCA滚环扩增技术、RPA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、SDA链置换扩增技术和 HDA解旋酶依赖性最新的核酸检测方法,并详细对比了这些方法的优劣势。比如RCA方法优点是效率高、检测功能多样,缺点是探针成本高、速度慢。其他技术也各有特点,如RPA操作简单、速度快但成本高;SDA灵敏度高但反应时间长;HDA操作简便、成本低但特异性和灵敏度有限。最后,刘明昊对未来的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展望,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优化,未来这些核酸扩增技术有望克服现存弊端,实现更广泛的应用。
主讲人简介
刘明昊,山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。曾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、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。研究方向为检测核酸修复酶、表观遗传修饰相关酶,以及核酸和表观遗传修饰。发表《Construction of a label-free fluorescent biosensor for homogeneous detection of m6A eraser FTO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》等多篇论文,拥有《一种在单分子水平同时检测多种 DNA 糖基化酶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》等专利。
撰稿:张袭妍、裴新杰、刘文静
摄影:王迪
初审:杨睿
复审:张艳
终审:曹晓荣